七十六载春华秋实,万里山河锦绣如画。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为响应南京大学“奋进行动”,厚植史院学子爱国情怀,澳洲幸运10-澳洲幸运10官网 举办“盛世华诞,南雍同庆”主题系列活动,同步开展“华诞皓月同辉映,剪影时光共珍藏”主题摄影征集活动与“墨香涌动,笔述心语”主题征文活动。活动一经发布,得到广大师生积极响应,经评选,一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现将其展示如下:
华诞皓月同辉映,剪影时光共珍藏
“华诞皓月同辉映,剪影时光共珍藏”主题摄影征集活动号召全院学子用镜头记录假期的见闻与感动,抒发对家乡、社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现选取优秀作品予以展示,让我们一同欣赏这些镜头下的家国故事。
1.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国旗猎猎飘扬,白鸽在天际振翅翱翔,与恢弘的天安门交相辉映。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将这国庆里庄严又灵动的一幕,永远定格在镜头与记忆中,满是家国同庆的热烈与深情。
张少楷
2.在新农村,即将丰收的稻田如大地的锦缎,与远处翠绿山峦相映成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稻浪中舒展,见证着乡村的蜕变。山河壮丽间,家国情怀尽显,构成一幅丰收与爱国交融的绝美画卷。昔日的乡村正以崭新的姿态,在时代浪潮里,奏响幸福生活的乐章,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薛如
3.国庆期间,走进影院观看红色主题电影《志愿军》,是很有意义的体验。银幕上,志愿军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震撼人心,他们为了和平与正义,无畏牺牲。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通过电影回望历史,更能让我们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也对祖国的强大充满自豪。
钱程
4.国庆之夜,楼宇被灯光精心勾勒,那抹鲜艳的中国红与国旗图案交相辉映,在夜色中熠熠生辉。现代科技以光影为笔,在建筑之上绘就对祖国的礼赞,而这璀璨背后,正是祖国强盛国力的生动注脚。于流光溢彩间,共贺祖国华诞,深觉与有荣焉。
陈贤
5.国庆期间的福州,闽江两岸红旗招展,迎风猎猎,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艳阳高照,金色阳光洒在江面上,河水波光粼粼,如碎金跃动。游人驻足江畔,或拍照留念,或悠然漫步,欢声笑语中尽显盛世祥和。远处高楼林立,近处绿树成荫,一派繁荣安宁的都市画卷徐徐展开。
李堃涛
6.山河无恙,盛世如愿。这座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和抗日战争胜利的精神堡垒——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在国庆节的夜里别有一番姿态的矗立在广场中央,初次观样便在内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希力扎提·库尔班
7.在商店积木区,看到小朋友们用五彩积木认真拼出“10月1日 中国!!!”,心里满是暖意。斑斓积木块似被赋予祝福魔力,在小天地里传递对祖国生日的热切欢喜。这童趣满满的画面,让我真切感受到,对祖国的热爱,能以这般鲜活的方式流淌,节日氛围也伴着积木,悄悄沁入心底,很幸福。
陈文港
盛宴终会落幕,旅程终有归期。
假期的每一张照片,不仅是瞬间的定格,更是我们献给这个时代最朴素也最深情的告白。这份双节同庆的喜悦与温暖,会沉淀为我们心底最坚实的底色,陪伴我们回归日常,也给予我们迎接未来的力量。就让这份独家的国庆记忆,点亮我们前行的路,继续奔赴下一场山海。
墨香涌动,笔述心语
“墨香涌动,笔述心语”主题征文活动鼓励同学们以文字为舟,穿越历史长河,对话英雄先辈,讲述家庭记忆。活动自启动以来,收到众多饱含深情、视角独特的来稿。字里行间,既有对民族脊梁的深切致敬,也有对家国温情的细腻描摹。现选取部分作品予以展示,让我们一同在墨香中感受信仰的力量,在故事里体悟传承的温度。
《我给英雄写封信》|作者:张少楷
尊敬的彭士禄院士:
请原谅一位陌生后辈的冒昧来信。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夜晚,我读完了您的故事,心绪难平,总觉得有些话,必须说给您听。
您说您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可这轻描淡写的两件事,背后是何等的千钧重量。我曾想象您童年颠沛流离的样子,一个在百姓家中辗转长大的“小政治犯”。那种深植于骨子里的坚韧,是否就是从那时起,便悄然生长?
我常常在想,在四川西南那片偏僻的山沟里,当您和同事们靠着最原始的计算尺和算盘,去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核动力系统时,心里揣着的是怎样一团火?没有图纸,没有资料,只有一颗“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决心。那盏彻夜不熄的煤油灯,照亮的不只是演算纸,更是一个民族从积贫积弱中挺直腰杆的渴望。
您的一生,就像您所从事的事业一样,“深潜”一生,默默无闻。许多人和我一样,可能很晚才知道您的名字。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真正的大江大河,往往不语,只是奔流。
今天,我想向您汇报。
您魂牵梦绕的蓝色国土上,我们的舰队正劈波斩浪,守护着万里海疆。您倾注心血的核电站,正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输送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更重要的是,您和前辈们留下的那种精神——那种“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气节,正在我们这一代人中传承。
我们或许不再需要用算盘去计算未来,却依然面临着这个时代赋予的难题与挑战。每当感到迷茫或畏惧时,我便会想起您,想起你们那一代人如何在“一穷二白”之上,建起了共和国的脊梁。这让我明白,人手里握着信仰的时候,连算盘都能敲出惊雷的力量。
您曾说:“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属‘百家姓’。” 您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今天,请接受一个普通青年最崇高的敬意。这敬意,是为您,也是为所有如您一般,将生命熔铸于祖国伟大事业中的无名英雄。
愿后辈的努力,能告慰您曾经的艰辛。
此致
敬礼!
一位敬仰您的后学
敬上
张少楷同学以一封深情书信,致“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院士。信中,他不仅回顾了彭老颠沛流离的童年、山沟里用算盘攻坚克难的岁月,更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内核娓娓道来。文字真挚而有力量,既有对先辈筚路蓝缕的深切缅怀,也有新时代青年对使命与信仰的郑重回应。
《我家的国庆故事》|作者:陈贤
父亲是一个很有集体荣誉感的人。
从我记事起,每当遇着阅兵、国庆等大事,全家必是整整齐齐坐在电视前观看典礼。即使大家都已习惯在各自的屏幕前消磨时光,每逢这个时候,那台平日几乎被遗忘的电视。便重新成为家的中心,荧屏的光映亮每个人的脸。
父亲每次会端坐在沙发的正中。当军乐响起,他撩开嗓子跟唱——厚实有力的大手鼓出响亮的掌声。当战机、坦克开过天安门,他会旁若无人的大声叫好,眼里闪着光,全然不顾身边略显尴尬的小辈。
苏超爆火,每逢我离家上学且有家乡球队的比赛时,乡队每进一球,手机铃声必会响起——父亲打来电话。接通后,传来的是他孩子般的欢呼和“咱们的人就是行!”的自矜。慢慢地,我开始理解他这些年的“失态”。每次进球后准时响起的手机铃,就像是百里外父亲欢呼的预演。
如今的我,会主动在国庆假期回家,陪他看阅兵式,看晚会,看典礼。我们聊受阅官兵整齐划一的步伐,聊新式装备的惊艳亮相,也聊他在工作中数十年如一日的奋斗。“有些外国人看不起我们,但现在呢,我们在这个行业已经超过他们了!”他说这话时,手在空中挥动,就像在车间现场统筹指挥设备的安装调试。
这些年的国庆聚会,渐渐成了我们家的仪式。不只是观看庆典,更是在相聚中,完成着某种交接,传递着诸如“爱国主义”“民族自豪”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窗外的灯火渐次亮起,与荧屏里的光交织在一起。我知道,有些情怀正在这寻常的夜晚静静传承,如同种子落进土壤,只待春风。
陈贤同学从家庭日常切入,讲述了父亲每逢国庆必守电视、为阅兵欢呼、为家乡球队进球打电话的“仪式感”。这些看似“失态”的举动,实则是朴素爱国情怀在代际间的自然流淌。文章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个普通家庭如何在荧屏光影与电话铃声中完成精神传承,让宏大的“爱国主义”落脚于团圆饭桌与客厅沙发之间,温暖而真实,平凡却动人。
纸短情长,文以载道。这些文字或许朴素,却因真诚而熠熠生辉;故事或许平凡,却因真实而直抵人心。它们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时代精神的注脚。愿这些墨香中的告白,能唤起更多人对英雄的铭记、对家国的热爱、对传承的自觉。让我们带着这份文字的力量,继续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家国篇章。
光影无声,却能铭刻时代的温度;文字有情,足以传递信仰的重量。无论是镜头下闽江畔的粼粼波光,还是书信中对“深潜”英雄的隔空告白;无论是积木拼出的稚嫩祝福,还是父子共守荧屏的代际传承——这些作品都在告诉我们:爱国,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可感的生活实践与精神接力。一帧帧影像,是时代画卷的切片;一行行文字,是青春心声的回响,愿这份源于日常、发自肺腑的赤诚,化作前行路上的微光与力量,激励每一位南雍学子在盛世中铭记来路,在同庆中勇担使命,以青春之我,续写属于新时代的家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