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汤晓燕教授莅临澳洲幸运10-澳洲幸运10官网 ,以“启蒙时代的贞德形象”为题,探讨了贞德的形象从宗教代表到民族英雄的演变,以及十八世纪的思想家逐步重塑其世俗形象的过程。本次讲座为“南雍世界史系列讲座”之一,由盛仁杰老师主持,宋逸炜老师出席,澳洲幸运10官网 各级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氛围热烈。

讲座以盛仁杰老师对汤老师研究领域及成果的介绍开始。汤晓燕教授在北京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法国近现代史与图像史研究。其研究以图像资料为核心,历时多年走访法、英博物馆,搜集3000余张法国大革命图像,出版专著《革命与图像: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图像与政治文化》。此外,她还在《中国社会科学》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另著有《革命与霓裳》《写意政治》等著作。
讲座伊始,汤老师提出,每个国家都有它自身的“国家叙事”,国家叙事的关键要素之一便是对重要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历史人物所经历的家国传奇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往往是构建国家凝聚力与认同感的关键。在法国的国家叙事中,贞德是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她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几经演变。汤老师首先展示了一系列以贞德为主题的图像,指出十八世纪相对缺乏相关图像作品,学者也普遍认为十八世纪对贞德不太关注,所以主流观点认为,现在我们看到的贞德形象主要是十九世纪的历史学家重新发明与塑造的。但是,汤老师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她认为,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可能是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的。从梳理十八世纪多位作者的原始文本出发,汤老师指出,十九世纪共和派的新贞德形象源头实际上诞生于十八世纪。
在讲座中,汤老师详细地从传统天命论向理性主义的缓慢转变,以及伏尔泰等学者用拉伯雷式的“戏仿”手法对旧贞德形象发起攻击等方面,具体呈现了贞德形象如何在启蒙时代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相当长时间内,十八世纪“神意论”观点仍然有相当大的市场,这一派观点将贞德视为上帝施展神迹的工具与代言人,王家史学家也通过维护其形象的神圣性质来保护查理七世加冕的合法性。但到了世纪末,以梅西耶为代表的作者既不相信“神意论”,也不认可 “政治阴谋论”,强调贞德行为的信念驱动与主体性,体现出启蒙时代的重要共识。崇尚理性的时代精神通过与传统阐释框架的一次次交锋,塑造出一个全新的贞德形象,而该形象又开启了下一个世纪的接力传承。
汤老师一再强调,历史人物形象的转变是及其复杂且曲折的,因为不同立场派别对于贞德这类重要政治象征符号的“争夺”往往异常激烈。即便在十八世纪发生了重要转折,贞德形象也并没有一劳永逸地“固定”在共和派的国家叙事之中,相反,保守派在整个十九世纪都在试图将其夺回,重新纳入到天主教传统之中。


汤晓燕老师总结,贞德的形象塑造长久以来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启蒙时代对其评价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极分化,实际上是各派别试图将其纳入自己的意识形态框架的努力。贞德至今仍在法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久前仍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象征性地出现,其形象与演变过程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对理解法国的国家叙事以及当下的法国人如何讲述自身的民族故事具有重大意义。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在座师生踊跃提问,针对“伏尔泰对贞德态度的矛盾性及其自身对宗教态度的变化”、“图像与历史语境的联系”、“席勒创造《奥尔良少女》的态度与时代背景的联系”等主题展开探讨,汤老师逐一进行回应与讨论,延展出更深入的交流与理解。她特别提到,研究需要结合多种材料以还原历史语境,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对于历史学的深入研究至关重要。
文李佳铭
图盛仁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