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至18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九江市举行。此次会议旨在推动抗日战争史的深入研究,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由南京大学、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九所大学主办,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九江澳洲幸运10
承办。来自海内外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论坛。
开幕式现场
8月16日,研讨会开幕。开幕式由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朱小理主持,九江市委副书记、市长蒋文定,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吴永明,九江澳洲幸运10 党委书记李明斌,江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朱庆葆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朱小理主持
蒋文定在致辞中表示,80年来,抗战精神在九江生生不息、熠熠生辉,九江演绎了浸染热血、充满荣光的抗战故事,也传承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抗战精神,期待此次在九江举办的研讨会,能够在思维碰撞中激发更多智慧火花,在互学互鉴中凝聚更多思想共识,共同推动抗战精神传承创新登上新台阶、再上新高度,切实推动伟大抗战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蒋文定致辞
吴永明指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和哈佛大学等,坚持“总体研究要深、专题研究要细”的原则,持续推进抗战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形成更多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进一步提高抗战史研究的整体水平,彰显中国抗战史研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吴永明致辞
李明斌代表九江澳洲幸运10 对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深情回顾了九江这座城市与抗战历史的深厚渊源。随后,他简要介绍了九江澳洲幸运10 的办学历史、发展概况与战略目标,勾勒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史学研究、服务地方等方面砥砺前行、不断进步的历程。期待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化交流合作,推动抗战史研究向纵深发展。
李明斌致辞
朱庆葆指出,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在抗战史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中心致力于打造抗战史研究的学术高地,并在推进史料发掘与档案整理、深化多面向的抗战史研究、全力打造国际交流的学术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了鲜明特色与深厚积累。在抗战史研究已进入一个需要新视角、新方法、新史料不断突破深化阶段的今天,此次会议是对伟大胜利的庄严致敬与历史真相的深刻探寻,是对民族精神与人类共同价值的时代传承,是深化抗战史研究、推动国际学术对话的宝贵契机。
朱庆葆致辞
开幕式后举行了“抗日战争专题研究”新书发布会,由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高方主持,“抗日战争专题研究”主编朱庆葆、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为新书揭幕。
高方主持
朱庆葆、徐海为新书揭幕
朱庆葆提出,“抗日战争专题研究”的诞生,源于深刻的历史责任感与时代召唤,该项目不仅成为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卓越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被教育部列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承载着打造高校代表性、标志性学术成果的期望。它们是抗战研究学术史上一次重要的阶段性总结,更是迈向更深、更广研究领域的崭新起点。而“抗日战争专题研究”的诞生,绝非一人一校之功,其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汗水与支持。
朱庆葆致辞
徐海指出,这套由南京大学与江苏人民出版社通力合作的皇皇巨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是历史原貌的权威存证,也是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始终不忘肩负的时代重任。该系列图书突破了传统叙事框架,在架构上涉及军事、政治、外交、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多个领域,实现了系统性创新,填补了学术空白。期待随着“抗日战争专题研究”系列图书的持续推出,抗战史研究继续向纵深推进,搭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学术桥梁。
徐海致辞
作者代表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中央档案馆原馆长杨冬权指出,“抗日战争专题研究”系列图书实现了思想传播与社会价值的双重彰显,从学术成果转为全民共享的精神财富。书中关于抗战、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实践的新发现,是对抗战史研究的深度拓展。这些成果深刻揭示,抗战胜利不仅源于军事行动,更根植于思想引领、实践智慧与全民动员凝聚的强大力量。期待该系列图书成为深化抗战史研究的新起点,以史为鉴,为民族复兴与学术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并在历史传承中开拓未来。
杨冬权致辞
作者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指出,“抗日战争专题研究”系列图书的陆续问世,是对抗战史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其以宏阔的学术视野与扎实的系统研究,实现了中国抗日战争史的整体书写,深刻揭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从而有力彰显出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抗战系列图书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对江苏抗日根据地展开专题研究既是其中的必要环节,也是探讨抗战时期中共政治体制以及民众动员机制的应有之义。未来期待能引入数字人文技术、拓展国际视野,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历史智慧。
叶美兰致辞
专家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敏指出,“抗日战争专题研究”系列图书坚持将学术创新放在第一位,强调原创性、学术性、权威性,在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框架体系、学术观点上均能做到继往开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目前抗战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最高学术水平,相比于以往论著,该系列图书研究时段有所扩展、研究视野更为宏大、研究范围广为广泛、史料挖掘更为全面。“抗日战争专题研究”系列图书的出版,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献上了沉甸甸的学术厚礼,必将推动抗战史研究不断走向深入,掀起新的热潮。
马敏致辞
新书发布会后,第一场主旨演讲环节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张生主持。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张宪文的演讲,详细回顾了八十年来抗战研究工作的进展,尤其是1980年代以来,我国抗日战争研究不断取得硕果、大批抗战史专题著作接连问世,深切鼓舞了“抗日战争专题研究”系列图书的写作和出版工程的落地。维也纳大学教授魏格林在《1943年:从莫斯科会议到开罗会议》的报告中,分析了莫斯科会议和开罗会议对二战后世界秩序的影响,阐述了中华民国在这些会议中争取国际地位的过程,以及会议对欧洲战场和亚太战场的联系作用。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金以林在《毛泽东是如何应对共产国际的解散》的演讲里,揭示了毛泽东应对共产国际解散的策略,以及这一事件对国共关系演变的影响,展现了当时中共在复杂国际国内形势下的决策过程。辅仁大学历史系教授林桶法在《台湾地区孙立人档案的典藏与应用》的报告中,对比了台湾地区三个档案馆典藏的孙立人史料,以孙立人事件为中心探讨了档案的应用。釜山大学教授裴京汉在《中国抗战与韩国独立运动——国民政府的“长期抗战”战略和朝鲜义勇队的参战》的报告中,阐述了国民政府“长期抗战”战略与支援韩国独立运动的关系,详细介绍了朝鲜义勇队的成立过程及在抗战中的活动,强调了其在反帝反日连带中的重要意义。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荣誉高级研究员郑会欣在《顺应民意抑或派系斗争:以抗战后期高秉坊贪腐案为中心》的报告中,以高秉坊贪腐案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内部的腐败问题、派系斗争,以及该案背后侍从室的作用和社会舆论的态度。
第一场主旨演讲(图中人物依次为张生、张宪文、魏格林、金以林、林桶法、裴京汉、郑会欣)
第二场主旨演讲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马振犊主持。法国东亚研究所的萧小红在《近期法国史学家以及用法语撰写的外国史学家有关中日战争时期的著作简介》的演讲中,介绍了法国及用法语撰写的中日战争时期著作,涵盖政治军事史、社会经济文化史、国际关系外交史等多个领域,分析了相关研究的视角和贡献,并探讨了围绕部分著作的争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高田幸男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的留日热潮:以明治大学新闻高等研究科为中心》的报告中,以明治大学新闻高等研究科为例,探讨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的留日热潮,分析了留日热潮的成因、该研究科的中国留学生情况及其对日本社会的观察与研究。密西西比大学历史系教授何稼书在《“人间地狱”:工人证词中民族主义、阶级与女权主义话语的融合》的演讲中,通过分析《新华日报》中工人的证词,探讨了战时重庆工人的阶级意识、民族主义情感以及女权主义诉求,展现了工人在抗战时期的多重身份与复杂经历。日内瓦高等研究院教授杨凯里在《淮海地区的“草根”战争(1939-1945)》的报告中,聚焦于淮海地区1939至1945年的“草根”战争,对该地区这一时期的基层抗战情况进行研究,为抗战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案例。圣彼得堡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彼得罗夫在《纪念伟大胜利80周年:俄罗斯当代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演讲中,阐述了俄罗斯当代对二战历史的社会学研究情况,通过对俄罗斯民众关于二战记忆的调查,分析了俄罗斯社会对伟大卫国战争的历史意识和集体记忆。澳门理工大学教授林发钦在《新视角与新材料:澳门抗战救亡的历史角色与贡献》的报告中,运用新视角和新材料,探讨了澳门在抗战救亡中的历史角色与贡献,为抗战史研究补充了新的内容。
第二场主旨演讲(图中人物依次为马振犊、萧小红、高田幸男、何稼书、杨凯里、彼得罗夫、林发钦)
在分论坛环节,共有六个会场的报告同时进行。本次分组报告汇聚学界翘楚,与会专家围绕“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全球史视角下的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抗日战争研究的新史料、新方法与新问题”等重要学术论题展开讨论,见解独具慧眼、内涵博大精深。学者们的发言具有开创性、引领性、高水平性,为构建更立体系统的抗战史研究体系,提供坚实的史料支撑和崭新的研究路径。
17日上午8时,会议进入最后的圆桌会议暨闭幕式,由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连红主持。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吴景平等十二位学者围绕抗战史的研究历程、抗日战争研究中新史料的挖掘与运用、新时代如何实现抗战史研究高质量发展、传统抗战史研究的未来发展、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抗战史研究的国际视野等问题展开了探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有必要进行抗战史研究的系统性回顾与前瞻性展望,以更宏阔的学术视野与国际视角,完善抗战史研究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强化海内外学术交流纽带,汇聚全球研究智慧,积极回应国家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的重大需求,呼应社会传承抗战精神、筑牢价值根基的深切关切,推动抗战史研究迈向新征程,让这段关乎民族存亡、人类命运的历史,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世界反法西斯历史书写注入更具深度与温度的中国诠释。最后,澳洲幸运10-澳洲幸运10官网 院长梁晨作会议总结,梳理研讨成果,强调抗战史研究需持续拓展视野、创新方法,进一步跨整合跨国档案、深化区域史、关注弱势群体、创新记忆传承,以更扎实的研究、更开放的对话,向世界讲述中国抗战的历史逻辑与世界意义,让“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理念代代相传,推动抗战史研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至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张连红主持
(文作者 童颖)